- · 《语文天地》栏目设置[05/29]
- · 《语文天地》数据库收录[05/29]
- · 《语文天地》收稿方向[05/29]
- · 《语文天地》投稿方式[05/29]
- · 《语文天地》征稿要求[05/29]
- · 《语文天地》刊物宗旨[05/29]
常 ——恒常不变是“常”态“常”义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篆书的“”字挺好认吧?大概从面世以来,它就一直是这个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真是字如其“义”——恒常不变,好一副“常”态!那“常”为什么表示“恒常不变”呢?
《说文解字》说 :“常,下帬也。”又说:“裳,常或从衣。”这是说“常”是人们穿的下衣;而“裳”是“常”的另一种写法,采用“衣”作偏旁。原来,那时候“巾”与“衣”相通。注意到了吗?前边提到的“下帬”的“帬”就是“君”下面一个“巾”,到今天一般写成“裙”。可是,“常”“裳”两个字都保留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说文解字》说“常,从巾,尚声”,即是说“巾”表义,“尚”表声。“巾”即“衣”,“常”原本指下衣,可后来借用表“恒常不变”的意思,就让“裳”坚守“下衣”岗位了。这应该是词义的分化吧,也许“裳”比“常”面世较晚,是由于“常”的离去来顶岗的。
还是来看“常”,缘何偏偏用它表“恒常不变”的意思呢?是不是下衣比之于上衣更被看重,更要常穿呢?还是说某种下衣是人们一直崇尚的服饰?那么,这个“尚”就不只表声,也表义了,那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
“常”的基本意思是“恒常不变”,而且,这个基本意思也一直恒常不变,直到现在,也肯定会直到将来。好一个“常”义!
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他的“性恶论”,好像比孟子来得更客观,更能直面社会,直面自然,它是说天地万物(自然)的运行有其恒常的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统治者的好坏而存亡而改变。这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现、一个伟大的论断,倒是跟老子的“道”有几分接近。
那么,天下人能做的是什么呢?可以说只能按照这个“常”去做,这样才可以做好。正如荀子所说的“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尤其是这句“应之以乱则凶”,忠告世人不能违背“天常”而“做”。《左传》里有一句类似的话:“人弃常则妖兴。”这话足以刺痛我们,因为千百年来,天下人尤其咱们中国人是有过沉痛的教训的。
从自然联想到社会,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伦常”。我们一般说“伦常”,通常有“五常”之说,即作为“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恒常遵循的。这多好啊!可曾经一度,我们恨不得把它们全都抛弃了废弃了。好在当下,我们凭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去复兴我们的优秀传统,但肯定得经历一番长期而艰难的努力。
诚然,天下万物每一刻都在变化发展;但在一定时间里,总有许多事是“恒常不变”的。我曾经说过“变”,也辩证地说过一回“常”,而这一回,我偏要固执地说说“恒常不变”之“常”。
不仅因为上面的说法,更因为,我们人人都会有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的“日常”生活和作为,像衣食住行,像上学上班,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段里坚守这个“日常”,甚至“日常”久了便习以为常,即形成一种习惯,总嫌机械单调枯燥乏味,那也许会导致人生失去方向,生活找不着北,甚至灵魂无处安放。
须知,“日常”之“常”,某些“恒常不变”的常态,或许才是应对“万变”的上上策。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篆书的“”字挺好认吧?大概从面世以来,它就一直是这个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真是字如其“义”——恒常不变,好一副“常”态!那“常”为什么表示“恒常不变”呢?《说文解字》说 :“常,下帬也。”又说:“裳,常或从衣。”这是说“常”是人们穿的下衣;而“裳”是“常”的另一种写法,采用“衣”作偏旁。原来,那时候“巾”与“衣”相通。注意到了吗?前边提到的“下帬”的“帬”就是“君”下面一个“巾”,到今天一般写成“裙”。可是,“常”“裳”两个字都保留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说文解字》说“常,从巾,尚声”,即是说“巾”表义,“尚”表声。“巾”即“衣”,“常”原本指下衣,可后来借用表“恒常不变”的意思,就让“裳”坚守“下衣”岗位了。这应该是词义的分化吧,也许“裳”比“常”面世较晚,是由于“常”的离去来顶岗的。还是来看“常”,缘何偏偏用它表“恒常不变”的意思呢?是不是下衣比之于上衣更被看重,更要常穿呢?还是说某种下衣是人们一直崇尚的服饰?那么,这个“尚”就不只表声,也表义了,那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常”的基本意思是“恒常不变”,而且,这个基本意思也一直恒常不变,直到现在,也肯定会直到将来。好一个“常”义!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他的“性恶论”,好像比孟子来得更客观,更能直面社会,直面自然,它是说天地万物(自然)的运行有其恒常的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统治者的好坏而存亡而改变。这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现、一个伟大的论断,倒是跟老子的“道”有几分接近。那么,天下人能做的是什么呢?可以说只能按照这个“常”去做,这样才可以做好。正如荀子所说的“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尤其是这句“应之以乱则凶”,忠告世人不能违背“天常”而“做”。《左传》里有一句类似的话:“人弃常则妖兴。”这话足以刺痛我们,因为千百年来,天下人尤其咱们中国人是有过沉痛的教训的。从自然联想到社会,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伦常”。我们一般说“伦常”,通常有“五常”之说,即作为“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恒常遵循的。这多好啊!可曾经一度,我们恨不得把它们全都抛弃了废弃了。好在当下,我们凭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去复兴我们的优秀传统,但肯定得经历一番长期而艰难的努力。诚然,天下万物每一刻都在变化发展;但在一定时间里,总有许多事是“恒常不变”的。我曾经说过“变”,也辩证地说过一回“常”,而这一回,我偏要固执地说说“恒常不变”之“常”。不仅因为上面的说法,更因为,我们人人都会有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的“日常”生活和作为,像衣食住行,像上学上班,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段里坚守这个“日常”,甚至“日常”久了便习以为常,即形成一种习惯,总嫌机械单调枯燥乏味,那也许会导致人生失去方向,生活找不着北,甚至灵魂无处安放。须知,“日常”之“常”,某些“恒常不变”的常态,或许才是应对“万变”的上上策。
文章来源:《语文天地》 网址: http://www.ywtdzz.cn/qikandaodu/2021/0122/809.html
上一篇:危 ——高而险与“正襟危坐”
下一篇: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习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