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天地》栏目设置[05/29]
- · 《语文天地》数据库收录[05/29]
- · 《语文天地》收稿方向[05/29]
- · 《语文天地》投稿方式[05/29]
- · 《语文天地》征稿要求[05/29]
- · 《语文天地》刊物宗旨[05/29]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语文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走得更远更好,教师就要协调学生发展中的 各种因素,尤其要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因素进行一番平衡,使专业课和基础课能有效结合,以便能
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走得更远更好,教师就要协调学生发展中的 各种因素,尤其要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因素进行一番平衡,使专业课和基础课能有效结合,以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高职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传承母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在未来适应创业和就业的需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求同”——要重视对各专业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语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言以蔽之:“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经过观察,笔者发现职业院校的语文与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有许多相同的特点。语文“说”的能力,与专业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旅游景点解说”等都是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各个系不同专业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是具有“共通”性的。例如,导游专业学生需要讲解景观,艺术专业学生需要撰写脚本,各种专业知识的陈述都需要用语言去表达。语文知识本身包罗万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又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希望能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其实,真正具备这些能力实际上也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共同需求。学生拥有了这些能力之后,他们才能在求职路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职业理想。因此,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剖析各个专业语文实践教学的共同点,进而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存异”——要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具有共通点。然而,针对不同的专业人才,我们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语文实践教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借助语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时,还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便能展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可能开设有学前教育、旅游与酒店管理以及文秘专业。这些专业要么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要么是对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未来可能会从事与导游相关的职业。对于一名合格的导游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对各个地区景观的历史渊源以及风土人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些都要求他们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建议该专业的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以拓展自身的阅读量,拓展视野。
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工作岗位不要求学生的阅读面有多么的宽广,但在企业的月度、季度和年度总结会议上,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对自身近段时间的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汇报。这对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用写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共融”——融“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于语文一炉中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人文精神浓郁的学科,而职业院校比较注重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然而,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专业教学,两者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交叉点。教师要善于理清两者的关系,恰如其分地把握“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在展示语文学科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例如,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文章既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又有着深刻的哲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母子三人吃面,善良的店家利用一碗清汤荞麦面,给予母子三人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吃面的母子在多年之后,依然不忘店主的恩情,想要回报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在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上扣人心弦。与此同时,其也传递了多元化的职业观念,如在求职路上遇到坎坷时,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咬牙坚持,要学会感恩等等。教师在教学相关课文时,就应当注意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能力等建立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与职业素养相关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2]
文章来源:《语文天地》 网址: http://www.ywtdzz.cn/qikandaodu/2021/0127/818.html
上一篇:大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及有效途径
下一篇:语文信息化教学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