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上海中考语文阅读题,选了兰大学子王皓铎这篇

来源:语文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兰州大学学子王皓铎今年2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为《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的文章成了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题,这个喜讯对王皓铎来说“来得太突然”,8月14日记者连线

兰州大学学子王皓铎今年2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为《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的文章成了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题,这个喜讯对王皓铎来说“来得太突然”,8月14日记者连线时他说:“是今天早上我们学校一位学长告诉我这个消息的,当时还转了一个新闻链接,我真的完全没想到,非常惊讶!”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题《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原文刊登于《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3日7版“00后的新小说”专题中,作者是兰州大学管理学院19岁学生王皓铎。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点评说:“多么真实动人的生活啊!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看到了作者悲悯的情怀!艰难中所蕴含的美好希望,让我在疼痛中感受到一丝慰藉。”

这位今秋开学后将升入大三的大男孩来自北京,2018年考入兰州大学,大一、大二一直担任班里学习委员,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平时喜欢读书、下国际象棋,2019年在陇南市成县苏元庙垭小学支教两个星期。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在庙垭小学支教的见闻、思考以及对那片山水和学校孩子们的不舍眷恋。

对于此次支教更多的细节以及那篇文章的写作心境,王皓铎说:“真正去是两个星期, 但前期准备了三个月。”他表示,今后会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学习、公益和写作,争取为兰州大学和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争光,但确实不方便就这件事接受采访,这也是他们全家的决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王皓铎(19岁)

无边丝雨,飘飘洒洒,那是一场引发停电的午时的雨,那天是我来庙垭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来之前我曾想,两周,我这个大学一年级新生,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冥冥之中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未可知,又或许只能在孩子们的久远的记忆里激起微不可见的波澜。

不过现在还不是一展宏图伟志的时候,我得先解决自己的睡觉问题。没有现成的床,幸亏准备了睡袋,可以裹在睡袋里睡在课桌上。

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油垢,那天光刷锅就花去3个小时。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在高处装了一个大桶,用于洗漱、洗碗筷。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拎着水桶去校外打井水,再拎回厨房烧开。井水打上来,上面漂满了细小的虫子,让我想起《人生》里高加林倒漂白剂的那口井。

每天放学后,我会送孩子们回家,并对其中一两位进行“家访”。孩子们的上学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往往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小泥路上时,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孩子们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猪,比如曾经有孩子在上学路上从半山腰滚下去,但既没有受伤,也没有哭,那些光怪陆离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和自然更隐秘和浪漫的生命意义。

而这种浪漫和中午孩子们吃饭时的刺鼻味道绝不相配,刺鼻的味道来自被开水烫过的塑料袋。直到我亲眼看孩子们用塑料袋泡泡面之前,我都认为这是很难有人想到并尝试的,但看孩子们熟练的动作,我意识到这并不是顽皮或好奇心迸发,这是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的生活赋予的艰辛与无奈,我也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们对那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我没有资格要求在小小年纪就挣扎着生活的孩子去关心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我又愿意做些什么?给孩子们买桶装面直到他们考大学?如果我是这里的孩子我又该怎么办?

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们送行,孩子们早早就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用尽所有力气拼命鼓掌。

联欢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班里的人越来越少,孩子们悄悄出去了。

起初我没有在意,直到后来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知道,那一张张沐浴在山区温暖阳光里黑黑的小脸,就算上学途中从半山路上摔下去也从不会哭。

我在讲台上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的字,被擦掉的,是孩子们跑来这里写给我们的话——别走!留下来!我真的太难了,心中酸涩难忍。我记不清那一天抱了多少孩子,和他们说了多少相似的安慰的话。

文章来源:《语文天地》 网址: http://www.ywtdzz.cn/zonghexinwen/2020/0821/488.html



上一篇:支教专访 | 做一名给“力”的老师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练习题

语文天地投稿 | 语文天地编辑部| 语文天地版面费 | 语文天地论文发表 | 语文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文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