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天地》栏目设置[05/29]
- · 《语文天地》数据库收录[05/29]
- · 《语文天地》收稿方向[05/29]
- · 《语文天地》投稿方式[05/29]
- · 《语文天地》征稿要求[05/29]
- · 《语文天地》刊物宗旨[05/29]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十分必要。本文试着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涵,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活高中语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十分必要。本文试着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涵,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活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审美教育;撬动;高中语文;教学
当下语文教育遭人诟病,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文学科工具性根深蒂固,语文教育基本价值失落……面对诸多的抨击和非议,我们不得不深切反思,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的审美教育被弱化、淡化、边缘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强调: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审美教育应当自始至终贯穿于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之中,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动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肩负起审美教育的任务和使命。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突出的元素。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品位,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提高质量的切入点。语言学泰斗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学生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语文课堂“高耗低效”。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被肢解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一个个充满朝气的鲜活生命被文山题海打磨得无棱无角,一节节本应散发芬芳的课堂被挤压成毫无生气的场所。高中语文教材无处不渗透着审美的因素,它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不可偏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看”的活动中发现美。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去审视万事万物,赋予它们感情,赋予它们思考。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事物,应该有不同的美的发现。想具有独特的审美发现与感受要从关注大自然开始。我们应时常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去感受春的亮丽、夏的热情、秋的悲壮、冬的凝重;让学生开放自己的感观去聆听天籁之音,去触摸生命的拔节,去嗅嗅花草树木的气息,去观察万物的生老病死;让他们明白生活处处有闪亮的金子,只要具备一双慧眼,就完全可以将其挖掘出来。如在“寻找春天”审美活动中,他们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审美体验、发现和顿悟。“穿过隧道的火车是开往春天的列车”“草地上,人与老牛的对视是一种交流”“草地上,孤零零的树是天地间唯一的风景”“辽阔的长天是山的背景”“采摘满地的春天”“新千年,乌鸦嘴里的肉恐怕再也不会被狐狸叼走了吧”“春天就叫作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吧”“菜花许是偷吃了阳光吧,金灿灿,黄澄澄”“一只飘飞的纸鸢撑高了三月的天空”……想要具有独特的审美发现与感受要从关注生活、社会开始。只有关注,才会沉浸,才会有所感受;只有关注,才会产生责任感,才会激发思考。关注生活和社会,我们或要学会挖掘表象隐藏着的本质,或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或设身处地,或展开联想、触类旁通,或设置背景……2.在“听”的教学中感受美。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听优美的音乐,或倾听老师及同学生讲动听的故事,或聆听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配乐吟诵等。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我们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氛围中体味文本的意境美。3.在“说”的教学中阐释美。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说出对美的认识、顿悟和体验。课前,我们坚持进行成语接龙、三分钟演讲、美文欣赏、格言品读、小说推荐、评说社会万象等。课中,我们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如教学“边城”时,我们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湘西凤凰城的美丽风光画面,达到对作品形象美、人情美、语言美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学“再别康桥”时,我们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蕴含其中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去接受美的陶冶。课尾,我们让学生畅谈收获。这样,学生既能“入境”,又能“出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4.在“读”的教学中欣赏美。“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个性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接受美的感染、熏陶。引领诵读,欣赏诗文的音乐美。学习杜牧《阿房宫赋》,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配乐范读、配乐跟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他们可以欣赏到铿锵有力的音调,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灵动多变的散文特点,巧妙灵活的和缓转韵,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充分领会到文章的韵律美。细味品读,欣赏诗文的情感美。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感情是诗文的生命,是诗文的灵魂。品读《孔雀东南飞》,感受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品读曹植《白马篇》,体味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品读王维《山居秋眠》,感受诗人向往清幽空灵、自然恬静的隐士生活;品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诗人豁达面对生活,乐观面对挫折的高境界。开启想象,欣赏诗文的意境美。诗文中创造的优美意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绝佳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文中的意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青云密布;地,铺满落花;秋风萧瑟,北雁南归;在莺莺眼里,片片红枫化作离人的血泪。秋凉与悲秋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恋人痛苦伤别的心绪,构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不仅如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蕴含着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哲理美等,美的因素无处不在。5.在“写”的教学中创造美。马克思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经过长期的文学作品的美的熏陶之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这主要体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美、表达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美的文章。例如,读了唐诗宋词元曲,会主动熟悉诗词曲中的格律,继而试着写诗填词作曲;读了写景状物的散文会试着用笔来歌颂伟大祖国壮丽的河山;读了记事写人的文章会试着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鞭笞身边的假恶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让高中语文鲜活起来,“美丽”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文章来源:《语文天地》 网址: http://www.ywtdzz.cn/zonghexinwen/2020/092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