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天地》栏目设置[05/29]
- · 《语文天地》刊物宗旨[05/29]
- · 《语文天地》征稿要求[05/29]
- · 《语文天地》投稿方式[05/29]
- · 《语文天地》收稿方向[05/29]
- · 《语文天地》数据库收录[05/29]
“万能”的消防员又出现了!他创作的文章入选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二十三岁,他到河南商丘睢阳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读书。南都留守的儿子与他同窗求学,向父亲讲述了他的情况。这位长者心疼他常年吃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二十三岁,他到河南商丘睢阳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读书。南都留守的儿子与他同窗求学,向父亲讲述了他的情况。这位长者心疼他常年吃粥,送来一些美食。他一口不尝,任佳肴发霉。同学怪罪起来,他行礼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天圣五年(1027年),范公受南京留守晏殊的邀请,到府学任职。古往今来,有些搞教育的,脱离实际、罔顾苦难;脚不粘泥、眼高手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讲一堆大道理,熬一锅饲料鸡汤,灌一脑袋浆糊。除了知识,范公更重视培育年轻人的精神气节,改善人心,振作风气。他主持教务期间,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书院学风焕然一新。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即由范公开始。
造福国家,回报人民
想不到,朱元璋看了御史的姓名和籍贯,范文从、苏州人氏。心中一动,急忙令人把犯官带到面前,激动地问道:“你是范文正的后人吗?”范文从道:“罪臣是范仲淹十二世孙。”朱元璋仔细端详眼前之人,越来越温和欢喜。他命人取来五匹锦帛,御笔亲书十四个大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恭恭敬敬赠予范文从,说道:“免你五次死罪。”这位布衣天子,以九五之尊,向前朝的一位臣子致敬。这是朱元璋悲苦冷峻的一生中,屈指可数的温柔的一刻。
蒙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十五岁,家乡爆发蝗灾和瘟疫,官吏非但不赈灾济困,反而变本加厉,横征暴敛。百姓走投无路,蝼蚁一般饿毙当道,病死沟堑,其中,就有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如果,当时濠州钟离的主事官员,是那个站在汹涌危险的海水中,带领百姓修堤筑坝的范公;是那个带着野草进京请求赈济的范公,草民朱五四、陈氏、朱兴隆可能就不会在短短半个月内死去。
黄虫子“三十年笔耕不辍”
历史的天空之上,闪耀着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我们的前路,提醒我们,人间正道是沧桑,绝不能受奴役而认命、被践踏而隐忍、遭掠夺而顺从。
沧海横流、星移斗转,转眼到了大明洪武年间,一名御史因言获罪,下狱论死。按照律令,刑部将卷宗呈报朱元璋审定。出身苦寒的朱元璋,憎恨一切贪赃枉法的墨吏,厌恶一切盗窃偷食的硕鼠,大明朝开国之初,行政严苛、执法森严,贪污六十两银子的一律格杀。同时,剥掉罪官的皮,塞上稻草,立在公堂上警示后任。太祖皇帝办了几起大案,动辄杀人数万。驸马走私茶叶,照杀不误。这样一个严峻锋利的人,没有谁指望他法外施恩。
政争之下,范公被迫离开京城,出任河中府通判。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召范公还京。此时,群臣猜度皇帝的心思,立即见风使舵,议论太后垂帘听政的过错。范公却力排众议,表态说,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天子的功劳,建议朝廷掩饰她的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了,命令,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全文如下(滑动查看)——
文正已去,不可追寻。文正虽去,正在追寻。范文正公,请接受我们热烈真诚的敬意。范文正公,请让您的精神,继续鼓舞和培养千千万万读书人,怀着赤子之心,去实践、去奋斗,造福我们的国家,回报我们的人民。
英雄人物是沙碛里的珠玉,他们的浩然正气,源于日月星辰天汉之上;他们的光辉一生,扛着责任走正道做实事。他们数量很少,凤毛麟角,但正是这些少数派,让人成为人,而不是继续沉沦于畜生道。
范公一生,清澈直接,光明灿烂,炽烈若赫赫旭日。对百姓,他温和慈爱,好似三月春风;持正道,他金刚怒目,不愧重剑快刀。两宋以降,华夏遭受汹涌的地火,几乎灭族灭种,斯文扫地。我们这个民族,浴血而不死,百折而重生,不正是因为天地眷顾,赠与我们范公这样的人物吗?我们现在是人,不是禽兽,靠的什么?靠的是,范公这样,有伟岸风骨,又有专业水准,还有霹雳手段的人,守住底线,破除局限,一天天改善,一代代提升。
从春至夏,经秋历冬,不避寒暑,连岁苦读,夜半和衣而眠。数年后,这个贫寒的学子,习得一身本领,养成一腔正气。谈吐行止,庄重沉稳,俨然大家风范,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鼓励年轻的学子效法先贤
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高平村一户人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改嫁山东。孩子年纪稍长,在寺庙寄宿读书。生活极其艰苦,每天煮一碗稠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着腌菜、醋汁就食。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年。
文章来源:《语文天地》 网址: http://www.ywtdzz.cn/zonghexinwen/2022/0923/1093.html